委员讲故事 | 宜宾市政协委员、四川丰宜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黄家红:
让法治之光照亮每一寸土地

【】 【2025-04-24】 【四川政协报】


416日,我走进宜宾市翠屏区安阜街道流杯池社区,娴熟地搭起咨询台,摆放好相关的法律资料,结合自己办案中的经典个案,通过列举案件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这已经成为我的履职日常。

我是一名民盟界别的政协委员,也是一名执业律师,双重身份赋予我独特的履职视角。我经常通过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和办案经验,帮助群众解决法律方面的问题,同时精准捕捉社情民意信息,积极发声、建言献策,更高效地服务群众。

我与民盟宜宾市委会一同走进社区,开展“矢志不渝跟党走 法治为民办实事”法律进社区主题活动,为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法律宣讲,结合与民生相关的热点、难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进行详细解读,得到广泛好评。

 

黄家红到社区开展法律宣讲。 受访者供图 

作为政协委员,我的提案扎根基层、来自身边。我发现许多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法治意识不强。我认为,基层是法治建设的基础,也是法治文化传播的关键阵地,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对于提升全民法治意识、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深入调研后,我撰写了提案《宜宾市基层治理的法治文化建设路径》,建议均衡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法治素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开展差异化、精准化的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对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在参加宜宾市人民检察院、翠屏区人民检察院联合举办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检察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检察开放日座谈会时,我了解到市、区两级检察院在保护长江生态屏障、打击滥捕滥伐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也注意到这些关乎民生福祉的公益诉讼案件在社会上的知晓度并不高。

座谈会结束后,我深入基层调研,走访社区群众,了解实际情况,撰写了提案《关于加大公益诉讼宣传力度的建议》,建议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扩大公益诉讼的影响,以及发挥“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作用,不断扩大公益诉讼的“朋友圈”,让更多群众了解公益诉讼、参与生态保护。

提案得到了宜宾市人民检察院的高度重视,并且已“落地生花”。如今,我看到检察机关通过“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检察开放日等活动,让公益诉讼更加深入人心,这让我倍感欣慰。

作为一名执业20余年的律师,我始终坚持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这些鲜活的个案时刻提醒我,司法的温度不仅体现在法庭辩论的专业上,更在于对群众诉求的回应。我也将这份回应,一一转化为社情民意信息中的思考和探索。我撰写了社情民意信息《关于提高全市人口生育积极性的建议》,建议完善建立强制性生育保险,加强生育补贴。该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

心怀热忱的我还将目光投向基层教育与乡村振兴领域。去年夏天,我为宜宾市南溪区第五中学校捐赠空调,为莘莘学子送去爱的清凉;积极投身乡村消费帮扶,组织盟员购买乡村农产品,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展望前路,我会继续扎根律师本职,牢记委员责任担当,紧盯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把专业能力转化为参政议政的触角,将其延伸至履职的方方面面,持续为社会进步与法治建设注入动力。愿法治之光如春风化雨,润泽每一寸需要守护的土地。

(袁鹰 见习记者 陈相龙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