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奶奶讲的红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 【2025-04-22】 【四川政协报】

4月18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旺苍县政协“书香政协·语润教育”主题读书暨图书捐赠活动在刘瑞龙红军小学“破土抽芽”——1000余册图书被整齐码放在长桌上。其中,由县政协编纂的《旺苍文史资料》红色封面,恰似当年红军战士飘扬的战旗。

四年级的“红领巾讲解员”杜芊芊从委员手中接过捐赠图书,指尖划过“木门会议”的铅字时说:“这是奶奶给我讲的红军故事,我要把奶奶讲的红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这一刻,红色种子在孩子的心中传承发芽。

委员“爱心寄语” 激发爱国热情

图书捐赠活动现场最打动人心的,是每本书扉页上的“爱心寄语”。委员们郑重写下“让文字带你去看1934年的星光”“红星照耀旺苍城”“未来的史书等你来续写新章”……墨迹未干的寄语与书中泛黄的史料遥相呼应,仿佛在进行一场穿越90余年的对话。

“设计这个环节是希望通过文字这一载体,播下红色的种子,点燃孩子们的爱国情怀。”旺苍县政协主席梁培利介绍道。

“谢谢张叔叔,我一定不负期望,学习革命先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县政协委员、民盟旺苍县基层委员会副主委张禹手中接过图书的五年级学生王子豪,在看到“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的激励话语后,更坚定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我们将把《旺苍文史资料》作为学校思政课和课外阅读的重要素材,通过主题班会、红色故事会等形式,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继承好。”刘瑞龙红军小学校长陈旭表示,学校将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国防安全意识。

县政协委员、东城中学副校长翁敏建议,学校可以多邀请退役军人为学生讲故事、作讲座,讲述英雄故事和革命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开设“小红军”体验课,让学生重走红军长征路,感受红军的革命精神,磨炼钢铁意志,把红色信念深深根植在青少年心中。

盘活红色资源 充实“精神粮仓”

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政教育,充实孩子们的“精神粮仓”,一直是旺苍县政协履职的着力点。

“除了给中小学捐赠图书外,我们还联动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募集各类图书8000余册整理纳入‘政协委员读书室’,免费向辖区未成年人开放,鼓励青少年读史学史、厚植爱国情怀。”县政协秘书长刘瑾介绍道,“政协委员读书室”除节假日外常态化运营,还将与刘瑞龙红军小学等5所学校联合开展“红色书籍推荐”“读书心得分享”“假期阅读班”等活动。

“要让厚重的革命历史具象为可感可知的家乡故事,首先得让孩子们方便地了解到革命故事。”县政协委员、县知联会会长吴龙先认为,“政协委员读书室”为青少年提供了学习阅读的便利空间,拉近了孩子们与革命历史的距离。

推开玻璃门,可见孩子们在“红军故事专区”席地围读,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在“红色连环画专区”轻声诵读。居民张先生的朋友圈照片里,其女儿正踮脚取下书籍《红星照耀中国》,窗外的晚霞为读书室镀上金边,恰似知识灯塔照亮归途……如今,“政协委员读书室”已然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

居民向女士对此赞不绝口,“以前适合孩子们读书的场地很少,去图书馆也不太方便。现如今,家门口就有好书可读,真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好举措。”

用好文史资料 赓续红色血脉

“我们不是在简单地整理历史,而是在与历史对话。”旺苍县政协副主席张泓拿着新出版的《旺苍文史资料》如是说。在他的案头,既有记录红四方面军战斗足迹的珍贵文献,也有历年来委员深入县内文化阵地调研的生动纪实。

近年来,县政协以“书香政协·文润红城”品牌建设为抓手,成立文史资料编委会——由文史专家与新生代学者组成的30人编纂团队,深入全县23个乡镇,在泛黄的文献资料中找寻红色记忆,从褪色的相片中捕捉历史光影,深度挖掘文史资料100余篇、史料图片200余幅,先后编纂《旺苍文史资料》40余辑,已构筑起跨越时空的红色记忆长廊。

“我们推动全县中小学将《旺苍文史资料》纳入学校思政课,这场持续的文化接力,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县政协委员、县委党校副校长康永忠介绍道,如今,红色教育正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创新打造的“行走的思政课”,将革命遗址变成红色学堂;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的“文史漂流”行动中,2000余册书籍如星星之火,照亮了青少年的精神家园。

“下一步,我们要让历史走出书本,让信仰落地生根。”梁培利表示,县政协将持续深化“学习新思想、践行新使命、奋进新征程”主题读书与实践活动,以“书香政协·文润红城”建设为抓手,助推全民阅读行稳致远,让红色历史“活起来”,让红色教育实起来。

(向丹 记者 姜寒冬 见习记者 代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