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讲故事 | 省政协委员、凉山视康眼科医院监事长杜茹:播种光明与希望 共绘乡村振兴图
【】 【2025-04-22】 【四川政协报】
作为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省、州两级政协委员,每当凝视着山里阳光穿透云层照亮索玛花海,总会想起自己肩负的双重使命——既是守护大凉山健康的“幸福使者”,更是连接省、州两级民意的“桥梁搭建者”。
在医疗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我和我的团队始终坚守。作为民革党员兼医院公益项目负责人,2014年春天,在民革凉山州委会的支持下,我将“博爱·光明”公益行动的种子悄然播下。我们以裂隙灯显微镜为法宝,穿越云雾缭绕的乡镇山区,在村落坝场上搭起义诊帐篷,将“医疗光明”播撒进大凉山的深处。老乡们揭开纱布时颤抖的指尖,孩童初见母亲容貌的笑颜,还有那些攥着诊断单久久不愿松开的粗糙掌心,都在诉说光明的故事。
同年,世界超模全球总决赛的聚光灯照亮凉山,我们借篝火晚会、螺髻山的秀丽风光、卫星发射塔等元素,全方位展现了凉山的壮美景色与温暖人文。慈善夜上,50万元捐款落定,并注入“博爱·光明”公益行动。
孩子们戴上特制护目镜时绽放的笑颜、山风中飘荡的稚嫩感谢声,都凝成了“博爱·光明”公益行动最珍贵的勋章。这个扎根大凉山10余年的公益项目,已然成为照亮乡村振兴路的明灯。如今,新一批医疗队整装出发,他们的药箱里不仅装着诊疗器械,更承载着跨越时代的医者誓言——要让山野间每双渴盼光明的眼睛,都能清晰地看见花开的美好。
守护乡村健康不仅需要情怀滋养,更要依靠专业体系支撑。作为卫生健康工作者和政协委员,我始终将乡村振兴作为履职重点,通过多次调研和实践,提出“人才培育—学科建设—长效激励”三位一体的基层卫生发展建议。该建议经相关部门采纳后成效显著,其中凉山州通过构建阶梯式名医培养体系,系统性破解了基层医疗人才断层难题,为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杜茹(中)参加“六一”国际儿童节慰问活动。 受访者供图
在履职中,我深知教育对乡村振兴同样关键,便投身“大凉山计划”教育帮扶项目。2023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满载价值3万余元爱心物资的车辆驶向昭觉县金曲乡中心校。《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与文具变成智慧阶梯,棉被带去温暖,30余名学生收到助学金,20个特殊困难家庭的孩子得到结对帮扶,“知识攀登计划”由此启动……这次活动不仅送去了物资,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种子。
我还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聚焦“一老一小”,提出中医药助力老年友善医疗体系建设、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如今,这些建议已逐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举措。
回顾过往,我在医疗帮扶、教育支持、民生关怀领域积极作为:通过“博爱·光明”公益行动助力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捐赠物资点亮大凉山儿童的艺术梦想,以中医药服务提升老年群体健康水平,借团体心理辅导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些实践既收获实效,又坚定了我前行的信念。荣获省政协“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2024年度先进个人称号,更是激励我以更大热忱投身乡村振兴与社会建设。下一步,我将继续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助推凉山现代化建设。
(见习记者 张好雨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