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讲故事 | 广安市政协委员、市中心血站宣传招募与信息科科长刘德贵:
珍视委员身份 聚焦民生领域履职
【】 【2025-04-17】 【四川政协报】
我从医34年,现在广安市中心血站(以下简称“广安血站”)工作。自2022年1月起,我成为一名市政协委员,群众的所期所盼,是我最关心的领域,也是我积极履职的强大动力。
群众日常说的输血,一般指输入红细胞。血站将红细胞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后,剩下的含蛋白质、凝血因子的成分,就是血浆。血浆的临床使用量较少,仅用于无相应凝血因子浓缩制剂应用时的应急补充等。
血浆在-18℃的低温下可储存4年。由于血浆的使用量较少,所以广安血站内的血浆有所积压,血站前后3次投资修建冻库,总费用超400万元,资金压力大。与此同时,像重庆这样的超大城市,医疗资源发达,患者较多,血浆输注量却不够。
《血站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省际间血液调配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简单来说,广安调往重庆的血液,得获得四川省、重庆市两地卫生健康委的调配批准,才能调配至重庆。
刘德贵为老人义诊。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想在这方面出份力。结合工作实际,我将“全国各地市级中心血站血浆库存积压日趋严重,过期报废现象突出;血浆储存的冻库越修越大,资金挤占现象突出”的现实情况写入提案,建议打通堵点,实现从“血管”到“血管”的全循环流通,不断满足群众医疗需求。
近年来,广安市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我又提出建议,将广安、重庆两地血液调配工作“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继续为破解血液流通难题提供具体方案。
令我惊喜的是,这一建议被全国政协采纳,成功为广安、重庆两地“血液畅通流动”添加了助力。
2023年6月,省卫生健康委发函,同意广安市向重庆市跨省调剂血液实行备案制试点工作。广安血站的血液经过备案后,可直接调往重庆。此举不仅减轻了广安血浆储存的压力,更是让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就在同月,广安一名献血者的母亲王女士因病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手术,术前评估输血量多。于是,该献血者与广安血站取得联系,迫切希望我们提供帮助。得知这一消息,我与医院取得联系,保障其母亲优先用血。同时,向领导汇报情况,启动异地应急用血联动保障。
像这种川渝联合接力救助患者的事例还有很多。看到自己的建议转化落地,为广安、重庆两地民生健康事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我由衷地感到自豪,也让我对履职有了更强信心和更大热情。
不少群众和基层干部主动找到我,反映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小烦恼”。我关注的焦点,也从输血、献血延伸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接到群众反映,一个2020年建成投用的幼儿园,周边却迟迟未安装路灯。经过走访调研,我了解到该幼儿园地处两个社区的交界点,明确属地责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于是我撰写社情民意信息,如实反映现实情况和群众诉求。如今,幼儿园周围的路灯皆安装完毕,娃娃们的上学路得以照亮。
我始终珍视自己的委员身份。截至目前,我聚焦民生领域,已提交提案8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64条。未来,我将自觉投身“四个第一线”具体实践,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建有用之言、谋聚力之策。
(唐诗敏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