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讲故事 | 省政协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办公室顾问吕红:
跨越山海 携手共进
【】 【2025-04-11】 【四川政协报】
委员名片:
省政协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办公室顾问
作为一名澳区省政协委员,我与四川的结缘,始于“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重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2008年7月起,我作为澳门特区政府的公职人员,以澳门特区支持四川地震灾后重建协调小组秘书长身份,全程参与了106个灾后重建项目。这些项目覆盖了广元、绵阳等11个市(州)的45个县(市、区),涉及房屋、卫生等领域。在此期间,我们深入每个项目所在地,在推动建设进度的同时也更加了解了四川各地的社会民情、经济文化等情况。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协助下,澳门援建工作圆满完成,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和肯定。
后来,我成为一名省政协委员,有了更广阔的平台。近年来,我积极参加省政协组织的各类活动,希望可以为促进四川经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中医药产业发展,是我一直关注的重点课题。四川是中医药产业大省,澳门是享有盛名的国际自由港。两地在《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的框架下,通过结合双方优势,携手推动中医药产品和服务标准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多年里,我们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援外医疗队等合作,在中医药产品“走出去”等方面展开了具体合作并取得实质性成效。
目前,已有不少中医药品牌去到了莫桑比克和巴西,完成了当地传统药品注册,成功扬帆出海。我们还组织了8个葡语国家传统医药及卫生领域代表、澳门青年中医开展“走进四川”的系列交流活动,邀请他们前往四川与本地企业、人才接触,实地了解四川中医药文化及产业发展情况。
吕红(左一)在甘孜州德格县考察药材种植、存储情況。受访者供图
为促进四川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我也撰写提交了《关于促进四川省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议案》《关于促进四川涉藏州县中藏药产业化发展的建议》等多篇提案,所提意见建议得到不同程度的采纳和推进。
非遗传承和保护是我当下关注的重点之一。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民族特色及文化特色鲜明,少数民族聚居地更是非遗瑰宝的生生不息之地。此前,我在推动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合作的工作过程中,曾多次前往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麦宿镇调研。当时我发现,麦宿非遗产业发展的优劣势都非常明显。麦宿是藏族传统手工艺之乡,拥有木雕、牛毛绒编制等18项民族手工艺及几十个民族手工艺作坊、上百名代表性传承人、上千名全职手艺人,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但现在,这颗蒙尘的“艺术明珠”却未能璀璨夺目。
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它持续的生命力是关键。为此,我协同港澳相关委员多次前往麦宿镇实地调研非遗产业,并联名完成《关于加快四川非遗产业发展的建议——以促进麦宿非遗产业发展为试点,探索促进四川民族地区特色经济持续发展模式》提案,为促进四川民族地区特色经济持续发展、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目前,该提案建议已得到相关部门不同程度的采纳和推进。
川澳两地合作不断深入,我为自己能参与其中感到幸福和骄傲。我相信,在两地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让川澳友谊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记者 张荣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