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文章跃然“纸”上
【】 【2025-04-10】 【四川政协报】
日前,记者走进夹江县马村镇石堰村,在大千纸坊新址见到了古法手工造纸技艺——工人们将竹帘放入纸槽,轻轻晃动,让纸浆充分流淌,待纤维均匀分布、多余水分自然流失后交织成纸,然后捞出铺放,形成一个垒有成百上千张湿润纸张的“豆腐块”……
“你眼前的只是古法造纸15个环节、72道工序的其中几步,做好一张手工纸,门道还多着呢!”见到记者满脸好奇,竹纸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石利平主动介绍。
记者还注意到,纸坊的货架上摆满了各色包装、各类尺寸的手工纸成品,吸引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或书画爱好者驻足选购。
“近年来,包括手工纸、机制纸在内的‘夹江书画纸’已占同类产品全国市场份额超60%。”石利平表示,助力擦亮“千年纸乡”名片、打响“夹江书画纸”招牌,背后的“政协之为”功不可没。
夹江县政协副主席马丽介绍说,夹江发展手工竹纸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国画大师张大千曾两次到夹江寻纸并参与技艺改良。随着时代的变迁,夹江纸产业开始面临转型升级、“破局”发展的新课题,产业各界及县委、县政府寻求“解题良方”的需求越发强烈。
“汇智聚力促发展,政协持优势、具能力、有作为。”马丽表示,近年来,县政协围绕助推夹江纸产业转型发展相关课题,组织开展了多次调研视察、建言协商活动,汇聚了加强非遗技艺传承人培养、打造竹纸制作技艺特色乡村等“金点子”,部分意见建议已转化落地。
2024年初,民革夹江县支部向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关于打造“西部纸城” 擦亮夹江纸名片的建议》。该提案针对夹江纸产业品牌形象不亮、市场承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强化市场规划、品牌营销、链条管理,大力发展“文房四宝”产业,鼓励将夹江竹纸嵌入夹江年画、文旅产品开发等,打造“西部纸城”,为繁荣城市经济、促进文旅融合注入新动能的建议。
县政协提案委主任邓大全介绍,该提案被列为县政协2024年度重点提案,并由主席会议成员领衔督办,答复单位是县市场监管局。
县市场监管局的提案答复件明确表示,将系统推进纸文化、纸产业、纸旅游“三纸融合”发展,打造中国“西部纸都”,着力提升夹江“千年纸乡”的美誉度和“夹江书画纸”的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
“大力推进‘三纸融合’,已成为夹江县积极探索文化产业赋能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县市场监管局局长徐建新表示,这份实践包含打造集纸产业生产、销售、电商为一体的产业园区,组织开展手工造纸技艺传习培训活动,推出纸文化研学旅游精品线路等具体行动,与委员们提出的“金点良方”形成呼应。
备货、分类、打包、外运……走进位于马村镇的四川杨湾文化书画纸生产加工项目现场,记者在电商物流集配中心车间见到了一排排货架,工作人员穿梭其间,忙着将纸制品准点发出,完成来自全国各地的网购订单。
“集配中心主要承担书画纸的仓储与配货业务。2025年春节前后,有3000吨万年红对联纸、书画挂历纸等‘红纸’产品从这里发出。”四川杨湾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雨表示,2024年底,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前来开展监督性视察,大家围绕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产品开发、电商服务等提出了多条意见建议,企业已将其归纳整理,当作助推发展的智慧财富。
热闹的不只有集配中心车间。清明小长假,同在马村镇的大千纸故里研学园再度人声鼎沸,一批又一批孩子带着小板凳兴奋入园,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体验纸张抄捞、参与书画创作,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有幸体验传统手工造纸真是让人兴奋”“真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翻开厚厚的留言簿,记者看到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惊奇、赞叹和自豪。
大千纸故里研学园建有古法造纸陈列馆、汉文化体验馆、古法造纸体验中心、年画拓印装裱体验区等,每年接待学生及各类游客约3万人次,已成为夹江竹纸制作技艺传承与弘扬的重要阵地和前沿窗口。
“今年是夹江研学旅游启动年,不少委员提出要拿出造纸的劲头做好研学,让传统技艺更加‘活’泛,让夹江文旅更具魅力。”县政协主席李冰海表示,以“拓展纸文化研学游,促进纸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活动已纳入县政协2025年工作要点,预计7月组织开展,“相信,闪耀的思维火花会在协商中绽放,务实的意见建议会成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夏娟 宋鲁曦 见习记者 马锐)